話說在上世紀90年代時,我第一次造訪德國漢堡,年輕的我當時很好奇正統的德國漢堡包與美國連鎖快餐店有何分別,於是在午飯時間在最熱鬧的火車總站附近的餐廳找找看。

可是,我行遍了火車站附近均遍尋不獲。最後,我在一小街找到了一家小吃店有漢堡包供應:細嚐之下發現它只是使用德國流行的普通硬皮麵包,夾著一塊碎牛肉餅,配點炒洋蔥而已;與美式快餐店供應的,相去甚遠。夾了肉的硬皮麵包不易咬開,以致配料容易跌出,感覺上並不協調,好像強行做出來哄遊客似的。

在有了互聯網的日子我再作資料搜集,才知漢堡包原來是源自紐約的德國移民。他們十分「慳家」(節儉),會將肉店的「下欄」(次一等)碎肉絞碎製成肉餅,這便是漢堡排,再將之夾於麵包中便成為漢堡包。因德國移民大多來自漢堡,故冠以「漢堡」之名。

其實,類似的名不副實之地方名字菜多的是。

多年前,我前往馬來西亞時,向當地朋友查詢在那裡可以吃到正宗的馬拉糕,他一臉迷茫,還反問我馬拉糕是怎麼樣子的?另一道在馬拉馳名的福建炒麵卻百分百是馬拉土產,因同行同事祖藉是福建,他強調從未在福建吃過這道福建炒麵。在星加坡,馳名海南雞飯據聞是由當時移民的海南島人最先販賣,以致今日要吃最好的海南雞飯要往星洲而非其祖家海南島。同樣,我估計我在星洲未必吃到好吃的星洲炒米。

而近在香港旁邊的澳門,最有名的地方菜如葡國雞及非洲雞均不是源自葡萄牙及非洲,他們全是由葡萄牙海外兵團的廚師所引入,再混和了中式烹飪手法而成為「澳葡菜」。我更聽說在名古屋有一道與台灣無關之馳名台灣拉麵,可惜我還未有機會品嚐。

我們出門旅行時往往希望吃到當地地道菜式,但看來需要事前做多點工夫才不會被名稱誤導了。

程道名 

日忙夜忙小貿易商人一名,因工作關係每年均要出差往歐美日等地,愛好各國美食之餘亦愛比較不同國家民族之文化,深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