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山可能是香港重名最多的山,香港境內有整整五座觀音山,在元朗區大帽山以北、屯門區九徑山西北、香港島大浪灣以南、大嶼山石壁西北、沙田區大老山以北,都各有一座觀音山。它們大多都是因為山形酷似觀音山而得名。

圖、文:Jessica

觀音山們

大嶼山觀音山的遠景,可以看見旁邊與它連接的羗山。IG@moetabi_hk

雖然觀音山們沒有排名先後之分,但是在遠足人士之間,要數大嶼山的觀音山,以及大帽山的觀音山最受民眾歡迎。

大嶼山區的觀音山又名膝頭哥(膝蓋)山,因為遠看時很像人的膝蓋。此處主要較受遠足經驗深厚的人士喜綠,因為旁邊就是另一座鳳凰山,即香港第二高的山峰。很多遠足經驗豐富,或者喜歡遠足的人士,會視觀音山為熱身,走完之後,再去挑戰較高的鳳凰山。

而大帽山的觀音山之所以受歡迎,主要是因為附近的嘉道理農場。每年春天,嘉道理農場園內的花朵都會盛開,比如吊芙蓉、山櫻花和櫻桃花等,整個山頭一片動人的春意,畫面唯美又壯觀。因此,春天期間,前往觀音山山頂的園內車票往往會迅速完售,有些人便因此順便把握機會遠足,選擇步行上嘉道理農場,沿路欣賞風景。

元朗區觀音山上的嘉道理農場,從俯瞰的角度很有世外桃源的意境。 IG@klimbthemountain

觀音山的故事

遠足人士都十分熟悉的大刀屻,由嘉道里農場作為起點上山必經。因山勢峭拔,薄如刀刃,因而得名。IG@hikking_buddies
站在觀音山山頂,幾可盡覽整個新界的廣闊美景。IG@klimbthemountain

據《新安縣志》記載,觀音山曾經在峰頂建有一座觀音廟,這也是山被名命為觀音的主因。現在廟已經被拆,但依然留有一尊魚籃觀音像鎮守著山頭。

觀音山雖然沒了觀音廟,倒是有一座凌雲寺。這座寺建於明初洪武年間,背後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。當時香港元朗有一鄧家,只有兄弟二人相依為命。大哥娶了張氏為妻,生了三個孩子,而弟弟則娶了何氏。後來,弟弟妻子何氏的家族謀圖造反,弟弟因此遭到牽連,被朝廷遣往遼東戍防。大哥擔心弟弟個性忠厚愚鈍,會在遼東受人欺負、苦熬至死,便自願替弟弟前往遼東駐守。

三年刑滿後,鄧大哥一邊行乞一邊回鄉。因為無法忍受思鄉之情,開始用樹枝在地上寫出有關自己身世的詩。因為他是文人出身,詩文用字流麗,於是受到當地的一個富翁賞識,並請他回去當子女的教書先生。兩年後,富翁更是把自己的養女黃氏嫁予鄧大哥為妻,生下一個兒子,命名為鄧鋗。然而,兒子出生一年後,鄧大哥因為過往在遼東辛勞過度,底子虛,不幸意外病逝。

富翁在鄧大哥死後,著黃氏帶著二人的兒子鄧鋗回鄧大哥的鄉下,即元朗去。黃氏順利找到鄧家,但是鄧大哥元配的三個孩子並不相信黃氏。直到黃氏拿出鄧大哥留下的一把扇,扇上記錄了鄧大哥的身世,包括在遼東的經歷。當三兄弟讀到「行乞江南,娶黃氏,生鄧鋗」時,頓時抱頭痛哭,急忙安頓作為他們二娘的黃氏和同父異母的弟弟鄧鋗。

然而,一家人重聚才一年,鄧鋗就夭折身亡。黃氏因為丈夫和兒子的相繼逝世,而深感淒涼無依,一天比一天憔悴。元配的三個孩子為了安慰黃氏,便在觀音山建了一個凌雲淨室,讓她靜心住下,安養晚年。直到1822年,滌塵法師恰巧經過凌雲淨室,發現它的風水和環境都很好,就將它擴建成為凌雲寺。再後來,妙參法師開始在寺中傳戒後,更把凌雲寺變成香港第一間女眾道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