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都知道香港的長洲太平清醮,每年都吸引不少本地及海外訪客專門渡海到長洲參與盛事。有不少人直接將其簡稱為「打醮」,久而久之,很多人以為「打醮」便等於長洲太平清醮。非也,長洲太平清醮確實是醮會,屬於打醮,但是打醮卻不止一種。打醮是一個統稱,它以下還包含著很多大大小小的醮會。而「太平清醮」也不是長洲獨有,其他地區也有自己的太平清醮。

事實上,香港各處鄉村都有自己的規矩,因應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村落習俗,自行制定恰當的舉辦時間。另外,每個醮會有不同的主祀(對象),醮會的長短、舉行日子也不同。

圖:網絡資料
文:Jessica

打醮的歷史

2020年舉辦的粉嶺圍太平清醮,屬於每十年舉辦一次的清醮。在北區是相當有名的醮會。 IG@angelalamfotografie
新界區又一著名醮會:屏山山廈村太平清醮。 IG@gchc008

各個清醮背後的成因都有些差別,被明文記載在冊的,只有零星少數,其中一個是沙頭角吉澳醮會。當時港英政府為了改善沙頭角的居住環境,把鹽寮吓村遷到現在的沙頭角邨,連帶天后廟也一同搬遷至靠近沙頭角的避風塘。鄉民們相信是得天后庇佑,才得以受到政府照顧。為了答謝天后保佑,於是鄉民從1997年起,訂下每十年舉辦一次太平清醮的規矩。

另一個著名的清醮歷史則出於新界錦田。相傳康熙元年,朝延頒發遷海令,而香港恰好位於遷界內,沿海居民必須往內陸遷移二十五公里。香港民生因此受到嚴重打擊,人民被迫拋棄家園和田地,流離失所,家破人亡不在少數。

後來,廣東巡撫王來任、廣東總督周有德向朝延請求復界,百姓才得以在康熙八年陸續遷回原址。錦田鄧氏一族為了感謝王、周二人,紀念兩位為百姓奏請復界的大恩,於是建了一座周王二公祠,定下每十年設一屆設壇建醮,也稱為「酬恩建醮」,至今已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。

蒲台島的太平清醮。已經離島的原居民都會為了醮會紛紛回島。 IG@acmilanjoe
橫洲忠心圍太平清醮,是少有八年一辦的醮會。 IG@leeyimkeeflowershop

打醮的意義

和其他傳統祭祀活動一樣,打醮大多是為了答謝神明的庇護之恩,同時祈求來年繼續風調雨順、闔境平安。

香港的醮會是周期性的祭祀活動,但沒有劃一的時限,周期由一年一辦(如長洲太平清醮)、三年一辦……到最長六十年一辦也有(上水上水鄉廖氏太平清醮)。各個醮會舉行的日子也不一樣,比如長洲太平清醮舉行三日四夜,錦田的酬恩建醮舉行五日六夜。另外,部分西貢、大埔等地的醮會被稱為「安龍清醮」,比如沙頭角吉澳村主導的醮會便被稱為安龍清醮,而只舉行一日二夜的醮會則被稱為「洪文清醮」,比如坪洲天后廟主導的醮會。

經歷種種文化變遷後,現今香港的醮會也「進化」了不少,結合了道教和地方傳統廟會的特色,發展出香港獨特的打醮文化。

受新冠疫情影響,去年的粉嶺圍太平清醮規模大幅縮小,但村民們依然努力營造氣氛。 IG@felixsom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