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規模大小,醮會的籌備都十分繁瑣,單是最前期的籌備會議就經常花上半年時間反覆商量。經歷重重準備後,正式的醮會內容也毫不輕鬆,大約有二十道儀式需要遵循。
圖:網絡資料
文:Jessica

醮會祭祀和典禮活動儀式

(1)上表:多數會有三次,即頭表、二表和三表。所謂「表」,即是給神明的宣告和邀請信,邀請神明蒞臨醮場。
(2)揚旛:以旛竿劃出祭祀的範圍,通知周邊的孤魂野鬼到醮場接受分衣施食。有些醮會甚至會設旛亭給孤魂野鬼休息,供奉香燭和衣紙。
(3)取水:即是在鄉民眼中社區內最潔淨的地方取「龍水」,然後由喃嘸師傅(道教中聖職人員)去穢、密封,再放在喃嘸壇內的三清壇。打醮結束後,有份參與醮會的鄉民可以取龍水回家,旨在受神恩保佑。
(4)請神:將祭祀範圍內的神明請迎到醮場。
(5)開壇啟請:建醮儀式的啟動禮,請道教神仙體系中最關鍵的張天師和三清駕臨醮場。
(6)三朝三懺:行朝是向醮棚內的神明供奉祭品,拜懺則是由喃嚥師傅代表鄉民向上天懺悔、祈求赦免過去所犯的罪孽。

(7)行香:組織遊行隊伍拜訪有份參與醮會的村落和友好村落,參拜巡遊各村落的神明,沿途有龍、獅、麒麟表演助慶。
(8)分燈進燭:「燈」與(男)「丁」發音相近,通過點亮蠟燭表示社區人丁興旺。
(9)禁壇打武:禁壇是邀請五方神明駕臨前潔淨喃嘸棚的儀式,確保喃嘸不受邪污入侵。
(10)祭小幽:與後面的祭大幽對應,但規模較小。
(11)啟榜:在正醮日舉行,由喃嘸師傅誦讀榜文上的名字(即有份參與打醮的鄉民),相當把人名上奏天庭,祈求神明保佑。
(12)啟動典禮:常會邀請政府官員、友好村落鄉親代表和各地鄉紳名流,鑼鼓齊鳴,列隊迎賓。典禮後大會會安排齋宴或齋盆菜款待。
(13)迎聖:由緣首(神明指明的有緣人)和喃嘸一同恭迎三清、城隍和區內主神駕臨壇場、參與醮會。
(14)走赦書:又稱走社會或走文書。鄉民祈求神明赦免自己過去犯下的罪孽。
(15)放生:鄉民赦罪後,需要在醮會附近的田野和河流放生禽鳥和鮮魚,以示向天、地、水三界行善。
(16)祭水幽:喃嘸師傅出海巡遊,沿途誦經、上香、化寶、斟茶酒和撒水飯蔬果等,以祭祀水中的孤魂野鬼。


(17)祭大幽:超渡孤魂野鬼,分衣施食。儀式進行前會把鬼王抬到祭幽台前,或者抬著大士王巡遊村落一周,因此也俗稱「大士出巡」。
(18)化大士:大士王俗稱鬼王,職責是維持醮場的秩序。醮會祭祀儀式順利完成,就要把大士王送走,便俗稱化大士。不同村/醮會在化大士時有不同的禁忌,比如不能出聲、不能喊全名。將大士王火化後,便會燃燒爆竹,示意醮會正式結束,鄉民可以開齋吃葷。
(19)送神:將請來的神明送歸原位。部分醮會在散醮後會把醮棚改裝成戲棚,然後上演神功戲。
(20)神功戲:即是為神做功戲。香港醮會流行舉辦兩類神功類,一是廣東手托木偶戲,二是粵劇神功戲。

https://youtu.be/Wsq6jWIxLNQhttps://youtu.be/Oz3ZzXFey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