仍記得第一次在銅鑼灣街頭看見雜耍團隊表演時的情景:一個個被拋得半天高的扯鈴及在空中多次旋轉的瓶子,配上節奏輕快的音樂及表演者利落的動作,在場圍觀的人群無不目瞪口呆,每個小節完結後也報以熱烈的掌聲。

不過,這樣的畫面已經愈來愈少,由初次見面至到雜誌截稿一刻,雜耍團隊也未有機會再次回到銅鑼灣街頭進行表演。

文:Stella Yeung
圖:由受訪者提供

雜耍表演團隊由達Ming、英俊及Ben組成,三人同是雜耍愛好者,因偶然機會下認識。志同道合的人總是會有一種互相牽引的力量,大概這個理論也適合套用在三人身上,如團隊成員所說「老套一點來說就是緣份」。被問到應該要怎樣稱呼團隊時,他們相視而笑,說這個團隊其實只是因為大家也喜歡表演雜耍而聚在一起,並沒有團隊名稱。

達Ming是雜耍表演團隊的「大哥大」,天生的領導氣質令他在團體中擔任一個重要的中間角色,由當初一個被標籤為不愛讀書的壞學生,到現在定期開班教授學生及外出表演,這條夢想之路並不易行。追夢路上,還有重要的伙伴同行——英俊及Ben。三人來自不同的背景,生活圈子亦不盡相同,唯一的連結就是雜耍。

旺角西洋菜街的行人專用區,曾經是不少街頭表演者的舞台,展現各自的才藝,將各式各樣文化藝術帶入社區,雜耍表演團隊也是眾多表演者的其中一員,但自從取消行人專用區後,團隊亦難以找新場地表演。於截稿日前再次與達Ming聯絡,詢問下次的表演日子,他也無奈地表示:「自從二月的銅鑼灣表演後,我們也很難再找地方,連我亦不知道到底何時可以再走到街頭和支持者見面。」

在銅鑼灣街頭表演。
扯鈴表演吸引路人駐足觀看。

在寸金尺土的香港,要找合適的表演場地不簡單,找地方練習亦一樣困難。平常練習日子,公園的露天廣場及球場都是雜耍表演團隊的選擇之一,趁著沒有人時候拿出裝備練習,有人來到時便要馬上收拾東西離開,很多時候都沒辦法好好地練習。英俊苦笑:「其實根本找不到場地練習和表演,要自己到處去找地方,經常都會被人趕。」

雖然暫時未有機會外出表演,但當談到街頭表演的時候,團隊成員眼中也不期然散發興奮的光芒。相識多年,成員們互相見證大家的成長,由初時面對群眾時緊張得雙手冒汗,害怕經驗不足而出錯,到現時學懂如何吸引觀眾互動,相互配合以帶動現場氣氛,這些都是一點一滴所累積而成。外出表演不只是為了賺少許外快,更多的原因是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舞台,能夠在喜歡的事情上發光發亮,讓更多人欣賞自己。

或許土地問題始終未能解決,但仍期待日後能有更多場地讓一眾街頭表演者發揮所長,以不同形式展示文化藝術。

支持者特意送上飲品打氣。
支持者在紙巾上寫上加油字句。
在德國克爾海姆街頭拍照留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