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不一定收藏展示於藝術殿堂,具功能性的傳統建築,諸如住居、殿閣、塔樓、亭臺等,雖因客觀條件,未必能走博物館、展覽館等展出,但歷經時代交替,能傳承下來的建築本身,已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,親訪這些建築,走進前人的生活空間,輕觸刻劃在建築上的歲月痕跡,也是感受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最佳方法。

可是,在疫情的陰霾下,想接觸這種歷史「戶外藝術」,或多或少受到一定限制。近月來世界各地都鼓吹透過上網接觸藝術,但始終是眼看手勿動的隔「Mon」搔癢。

原擬定於各大公眾場所及校園舉辦實體展覽的「賽馬會『看得見的記憶』藝術教育計劃」,便因應疫情考慮,推出「掌上展覽館」,以「校園」為題,透過紙本模型與多媒體形式,回顧昔日與教育相關的建築。展覽館從此盡在掌握,看得見又觸得到!

恍如智能電話大小的「掌上建築模型」,共有5款與傳統教育相關的場所陳設及人物紙本模型,包括:藏書閣、惜字亭、祠堂、文昌塔及書室,附設的文字解說有助了解建築物的背後意義。5款模型更配備二維碼(QR Code),經行動裝置掃瞄後,更可觀看相關建築物的精彩動畫連結。

「掌上展覽館」活動已獲全港中小學及社福機構支持,每家參與學校或機構,除了獲贈一人一個掌上建築模型外,參與學校及機構更獲得一套「桌面展覽套裝,以立體紙本裝置,展示5款不同教育空間的價值。立體裝置更可配合AR多媒體互動應用,啟發參與者對教育空間的認識和思考。

忞。藝廊

以文載道、以心傳承。享受在無疆的藝術長廊中,靜觀藝術、無言交流。用心感受藝術,用文字記錄與傳播藝術品的精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