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用雙手做事」,一句看似簡單的說話,能做到的人卻不多。陳兆焯是正生會營運總監以及正生書院校長,多年來為學生書院權益及發展不辭勞苦,為求令一群被社會標籤的「問題少年」也能再次得到機會,重新出發尋找人生方向。的確,這條路並不易走,但陳校長卻從沒想追過放棄,堅持和學生一起走下去。
(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和學生們一同面對困難
基督教正生會九十年代開始進行青少年工作,而正生書院校舍亦是由當時成立,將一片廢棄的養豬場,慢慢修建成可以供學生上課和居住的地方。正生書院和一般中學不同,陳校長說:「我們的學生都是有案底、有坐牢或有吸毒,黑社會門生都有。」在香港青少年吸毒問題的高峰期,正生書院最高曾收容一百多名學生同時入讀,令原本只有五十多個宿位的校舍爆滿,學生的生活環境非常刻苦。
要令學生完全地戒除毒癮,不可能只靠強迫,畢竟毒癮能戒掉,但心癮還是會暗暗作怪,若是有一日再遇上「毒友」,便會再次回到毒品的世界。戒毒,於陳校長而言就像戒煙戒酒戒咖啡一樣,學習以另一樣興趣或事物去取替原本的壞習慣,讓自己有更多機會去接觸新的東西,所以陳校長非常鼓勵學生去嘗試新領域,找到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忘記毒癮。
新的世界更精彩
正生書院成功註冊為一所戒毒功能的中學已經二十年,這些年頭學生不間斷地流轉,最長的一位曾寄宿學校六年半,直至完成中學課程才離開。也許有人會問,這群「問題少年」就算成功戒除毒癮,大部份人真的能重回社會嗎?陳校長深信教育可以令人改變,亦能令未來改變,當初因吸毒被送到書院的學生,其實在讀書過程中,心智會同時漸漸成長,開始因「成人身分」而有自我期望,不再是當日的不懂事黃毛小子。
正生書院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十分精彩,有的更加入商界、媒體界、教育界,甚至是當上老闆大展拳腳,可見陳校長一直強調的戒毒教育元素「教育」是十分重要。
教育的方式影響學生未來
香港現時主流教育著重成果,以「填鴨式教育」為主,只求將知識塞到腦中,往往忽略學習過程,考試成績高低彷彿代表學生的未來。陳校長認為,一個良好的教育制度是要「因材施教」,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來制定相關的學習方式,有的學生擅於計算,也有的學生精於體藝,不可能以同一把尺來量度所有學生。
在未來日子,陳校長冀望政府能嘗試容納另類教育空間,支持不同辦學團體,為香港的新一代提供更多出路,亦希望社會大眾能放下成見,主動幫助迷途的年輕人,展示應有的關懷及包容。